音乐作品分析

发布时间:2025-05-07 03:41

音乐作品分析
1. 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的结构。

乐段的特征:①乐段是音乐作品中表现完整
乐思或相对完整乐思的最小结构,是建立在单一主题上的,最小的完整曲
式。

②乐段的组成部分是乐句,乐句间相互用终止式划分开来,又通过终
止式的功能关系联合成有机的曲式结构。

③乐段常由几个乐句组成,这些
乐句之间具有问答呼应的关系。

④主调音乐风格的乐段,在陈述发展和结
束乐思时,和声的表现手法起很大作用。

⑤乐段的结构规模一般不太长,
但形式完整,统一,能体现鲜明的音乐形象。

⑥乐段可以作为独立乐曲的
曲式,也可以是较大型作品的一部分。

2. 单乐段划分依据原则:①依据和声——调性布局可以分为开放性乐段(乐段不结
束在原调的完全终止),收拢性乐段(乐段结束在原调的完全终止),转调
乐段(乐段结束在从属调)等;②依据主题材料及乐思发展的状况可以分
为:重复性乐段,飞重复性乐段,展开性乐段,“无终旋律”式的乐段等;
③依据乐段拥有的乐句数量可以分为:二乐句乐段,三乐句乐段,四乐句
乐段,多乐句乐段等;④依据结构的模式可以分为:方整性乐段,不方整
乐段等。

3. 乐段的补充,扩充和约缩
A .补充——乐句或乐段末尾形成终止式以后的收束性扩展称为补充。

补充的典型
形式是:①延长或反复主和弦,如肖邦《g 大调前奏曲》最后8小节。

主和弦的延长常常构成主音持续音,并常常出现下属系的和声或向下属系的离调和转调;②反复终止和弦,如贝多芬《第十一钢琴奏鸣曲》第二乐章9~12小节。

③用正格终止结束以后再用变格终止作为补充终止,如格里格《加德》最后9小节。

B .补充——乐句或乐段在内部(即在用终止式结收束以前)进行结构的扩展,称
为扩充。

扩充的方法有:①动机或乐节的反复,模进,模仿或变奏。

②延长终
止和弦。

③在阻碍终止或不完全终止后,重复前面的乐节或乐句,最后以完全终止结束。

④用复调手法,变奏手法或调性发展的手法扩充内部结构。

C .约缩——如上所述,由于第二乐句和第二乐节具有收束和综合的作用,因而常
有扩充的现象,约缩则多见于第一乐句和第一乐节,偶尔也可以遇到第二乐句约缩的情况。

4. 单二部曲式再现的类型(总结)
单二部曲式因第二部分是否再现第一部分的主题因素,又可分为有再现部的
单二部曲式和没有再现部的单二部曲式。

前者的第二部分在收束时再现第一部分的一个乐句;整个第二部分由中部(相当于一个乐句的规模)和再现部(乐句)组成。

后者的第二部分在收束时不再现第一部分的主题因素,而是用新的收束性乐句(或不构成乐句的收束片段)作结束。

再现部是中部乐思发展的结果,所以再现部动力的大小一般是和中部发展主
题的动力相适应的。

二部曲式篇幅较小,中部的发展通常不会很大,所以再现部的动力也不会很大,通常不会有速度,调式节拍的变化。

但在小调二部曲式中,如果第一部分的第二乐句转入平行大调,而再现部又是再现第一部分的第二乐句,就常常把这个乐句移为小调。

5. 分节歌:是几节歌词唱同一曲调的歌曲,通常分为“主歌”“副歌”两部分,每节
歌的主歌轮番唱不同的歌词,而副歌则唱相同的歌词;有时每节副歌开始
的歌词不同,而结句相同;有些分节歌的每节副歌歌词完全不同,像主歌
一样。

例如:《二月里来》《歌唱祖国》《旗正飘飘》
6. 单三部曲式再现部常见的动力化手法:①装饰变奏,这是动力性最弱的一种,也
可以说是介乎静止的再现部和动力性的再现部之间的一种,变化的方法是把旋律施加装饰。

②改变力度,速度,音区,音色,伴奏音型,和声,增加对位声部等。

③改变调式——由于调式色彩的变化,使前后形成明暗的对比。

④改变和声,改变调性布局(再现部往往倾向于下属系调性),常导致结构的扩充,并造成高潮。

⑤推迟调性的再现,常见的是再现部从下属系调性开始,使中部的不稳定调性遗留给再现部,即:第一部分中部再现部
稳定不稳定不稳定—稳定
⑥再现部在高潮上进入,即中部进入高潮时再现开始。

⑦结构扩充,即用向下属方向转调,阻碍终止,出现展开因素等方法扩大结构。

⑧结构缩小。

⑨综合性再现部。

7. 三声中部:复三部曲式中具有规范结构(二部曲式,三部曲式等)的中间部分称
为三声中部。

8. 三声中部主题的特点通常比较平静和稳重,结构比较方整,没有不稳定的展开,
与第一部分相比较为端庄,质朴,较少活跃变化的急速发展。

9. 插部的复三部曲式特征:①和声和调性不稳定,即和声变化频繁,或因强调不稳
定和弦而加强了紧张度,调性动荡不定,在最不稳定的情况下,整个插部没有一个中心调。

②结构不稳定,不完整,主题材料分裂为乐句,乐节或动机而展开,不构成乐段,二部曲式,三部曲式等完整的结构。

10. 插部的特点:结构不稳定,有时虽可遇到近似三部曲式或二部曲式的插部,但结
构仍不甚稳定,段落的划分不甚清楚。

11. 插部和三声中部的区别:插部和两端部分在主题上的对比,也和三声中部和两端
部分一样,所不同的是,在以三声中部为中部的复三部曲式中,两端部分与中部的对
比通常是动与静的对比,而在以插部为中部的复三部曲式中,则通常是静与动的对比。

12. 合成性中部的复三部曲式的主要类型:①A B C A 型,即中部是两个新的对
比的主题;②A B C D A 型,此种合成中部包含三个独立的部分;③A B R A 型,即
中部先出现新的对比主题(B ),然后是用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的主题材料进行展开的段
落(R );④A R B A 型,与上一类型相反,中部先展开第一部分的主题材料,然后出现
新的对比主题。

13. 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的类型:①紧缩的再现部②装饰变奏的再现部③变形的再现
部④综合性的再现部⑤展开性的再现部。

网址:音乐作品分析 http://mxgxt.com/news/view/1025884

相关内容

知名音乐作品欣赏与分析的大班音乐教案
乐理知识:音乐作品的旋律分析!
深入探索:如何全面分析音乐作品的多维度方法
从0认识竞品分析(附实战分析抖音)
影视作品分析概述
影视作品分析.pptx
影视作品分析.doc
复调音乐分析教程
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“古典音乐”作品赏析策略
编导专业影视作品分析

随便看看